天津北方网讯:学,然后知不足。甘当“小学生”,不懂就问、不耻下问,在实践中学真知、悟真谛,是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。
当好“小学生”,需要常怀“空杯”心态,涵养谦虚好学之心。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做到了谦虚好学,关键是要看能否认真审视自我,能否像“小学生”一样,具有旺盛的好奇心、求知欲。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,做到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,并不是漫无目的学,而是要结合基层实际、工作需要,既读好“有字之书”,更读懂社会与实践的“无字之书”。譬如,如何更好地落实政策,助力企业茁壮成长?改造老旧小区,怎样打通服务“最后一米”,让群众满意?建设社区老人家食堂,如何从细微处替老人着想?带着感情、带着激情,全身心、全方位地去学习、去解题,而不是把工作当成“作业”,如此,才能乐在其中、事半功倍。
“甘当”是一种内藏于心的情感表达,如果缺少积极主动的实际行动,学到的知识再多,也无法内化为自身的智慧,不能很好地适应事业发展与社会实践的变化,得不到最终想要的效果。因此,甘当“小学生”,光靠放下架子、投入感情还不够,如果不勤于发问、主动学习,并与实践相结合,仍然无法真正将知识转化为工作的方法手段,办事效果也就不能尽如人意。把眼界放得更宽些,把劲头鼓得更足些,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和惯性依赖,哪里不懂就赶快去问,哪里不会就扎根去钻,及时把想法记下来,虚心请教求证,日积月累,问题的解决自然水到渠成。
“和全党同志共同一起向群众学习,继续当一个小学生,这就是我的志愿。”这是毛泽东同志引以自勉的一句话。前行路上,学习是披荆斩棘、破除各种障碍的有力武器。怀谦恭之心,蓄进取之志,拿出日拱一卒的坚持,才能不断进步、收获成功。(津云新闻编辑刘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