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北方网讯:斑马线是生命的“安全线”、城市的“文明线”。斑马线前让一让,既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,也是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的践行与恪守,更是传递爱心、温暖彼此的文明之举。公安交管部门结合全市“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”主题活动,通过不断规范机动车行车秩序,让礼让斑马线意识深入人心。
礼让斑马线 城市添温暖
5月24日,记者在中心城区多个交通流量较大的路口观察发现,当行人从斑马线上通过时,过往机动车纷纷主动停车让行。
在中环线南楼路口的斑马线前,由北向南直行方向信号灯变为绿灯,行人开始通过斑马线横穿道路,右转车辆则纷纷停下等候行人通过。个别行人看到右转车辆较多后有些犹豫,想要停下让车辆先走,但右转车辆驾驶人用手势示意路人先行,后面等候的多辆机动车也没有鸣笛催促。一名老人在看到这一幕后,向礼让的驾驶人竖起大拇指。在友谊路与黑牛城道附近,一位母亲牵着年幼的女儿走在斑马线上。小女孩边走边转过头,向停车礼让的驾驶人微笑,用稚嫩的童声说:“谢谢叔叔!”
“我腿脚不好,走路慢,有时变灯了我还没通过路口,就有驾驶人挥手示意让我先走,让我感觉特别温暖。”74岁的市民李阿姨说,日常出行中经常遇到车辆礼让行人的情况,着实让人感动。私家车主张先生表示:“以前驾车出行时难免存在抢道的现象,但是通过公安交管部门的宣传和治理,我们知道了‘宁等三分,不抢一秒’能保障大家的出行安全,还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摩擦。”
“车让人”成交通新常态
在“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”主题活动中,公安交管部门围绕“守护斑马线”,宣传倡导礼让斑马线的文明行为,重点加大对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违法行为的治理力度,坚决做到发现一起、教育一起、查纠一起。此外,通过组织志愿者开展联合上路劝导活动等形式,力争实现“以点带面、全域推广”,全面提升各主要路口的交通遵法率。
记者通过对一线执勤交警采访了解到,治理之初,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违法行为较为常见,通过持续专项整治和宣传引导,此类违法数量已大幅下降。据统计,今年以来,全市公安交管部门共现场纠正和治理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违法行为1800余起,中心城区重点路口机动车遵法率达到93.1%。
车辆行人都要守法出行
如果行人闯红灯通过路口,或是没有走在斑马线上,又或是在没有信号灯的路口,机动车是否还要礼让行人呢?很多机动车驾驶人都有这样的疑问。
对此公安交管部门表示,机动车驾驶人自觉礼让斑马线上的行人,不仅是展现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,也是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基础保障。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规定,机动车通过路口,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、交通标志、交通标线或者交警的指挥通过;通过无交通信号灯、交通标志、交通标线或者交警指挥的交叉路口时,应当减速慢行,并让行人和优先通行的车辆先行。
行人也应依法遵守通行规定,在人行道内行走,无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;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,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;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,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;通过无交通信号灯、人行横道的路口,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,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。对于不礼让行人的车辆和驾驶人,交警将严格依法处理;对于行人的交通违法,也将依法予以处理。
公安交管部门提示广大交通参与者,无论驾车、骑行还是步行,在日常道路出行的每时每刻,都要做到文明、守法、礼让,自觉遵守交通信号指示,共建、共享良好的道路交通出行环境。(津云新闻编辑张瑜)